钓鱼岛问题的直接意义有两点:其一,它关乎中国的主权与尊严;其二,从地缘政治角度分析,钓鱼岛及其周边水域,牵扯国际能源通道、潜在重大资源和地缘安全要津。中国应未雨绸缪,避免受制于人。
归纳近期的情势,可以看出此次中国保钓行动的若干进步:主要一点是这次保钓行动从民间扩展到各层面,中国公众极大增强了海洋意识,提高了决策部门对蓝色国土的重视及投入。历史地看,保钓危机也许坏事变好事,作为中国走向海洋的一个里程碑记入史册。国际比较也告诉我们,对峙和危机常常是某个重要进程的起始点。中国这次被迫反制,虽后手却有先机。另一点,有关部门学会运用国际通用的各种方式,尤其是法律手段维权。此外,各部门各方面从国家大局出发,协调配合、声势浩大,令使中国立场的坚定性、操作的统筹性及背后强大的综合实力,有了较充分的展示。
反思一下,不难察觉此番斗争存在的问题。首先,最令国内外社会不待见的是那些打着“爱国”和“反日”等旗号实施野蛮行为和提出非理性诉求。中国社会和政治高层应冷静反思,为何这次会引发大规模的抗议示威,哪些提示了值得重视和改进的社会管理问题。当下中国既是快速变革期,也是矛盾多发期,民族主义的正负效应势必同步显现。国际比较告诉我们,各国国民的抗议及不满的表达方式,以及各国政府处置抗议的做法,标志着不同国家发展现代化的水平和现代民族意识成熟的程度。
其次,还要看到对日斗争及其他海洋纠纷,我有关部门对于硬碰硬的较量有较充分准备和组织规划,而对于向外释放善意和提供国际公共产品、争取各国民心和外部理解、用智慧倡议和创新手法缓解僵局方面,则显不足。换句话说,如何做到“硬的更硬、软的更软”,参照国际先例、根据有关情势、提出各方接受的创造性解决方案方面,仍做得不够。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,我们的决策首先是对自己的人民和子孙后代负责,同时也对东亚稳定与发展负责,为全球冲突和危机的缓解提供中国的智慧。
钓鱼岛之争对中国具有重大而长远的价值。首先,它折射出东亚力量格局的历史性变迁。中国正从传统陆地大国向更重视海洋方向推进,这是一个长期、渐进的过程。对各种海洋纠纷的处置,是中国成长为全方位大国的必经阶段,亦是迈向“高边疆”的开始,成败直接关系我国在其他高边疆领域(如极地、外空等)的命运。其次,它给中国崛起为一个有良好形象、有向心力的全球大国以新机遇。传统的西方强权逻辑无法完全适应新的情况与需要。当中国用创造性智慧及手法解决争端之时,也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性发扬光大、重获世界尊重之日。从国内角度审视,它也是在斗争中改善自身体制机制,学习国际规则和法律知识,提高国人维权本领的良机。
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的创造性介入,主要有三层含义:一是逐步加强对有关岛礁及附属水域的实际控制,增加我未来解决主权争端的筹码;二是为涉及中国之多重海洋纠纷的化解,尝试创造有利有理有节的先例;三是为中国向新型海洋大国的进发做好准备,推进高边疆的不断开拓。冷静地思考这一问题,有助于全景式地观察中国新的挑战与机遇。